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發布了《焦化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綱要闡述,“十四五”新時期,焦化行業面臨著新要求。到2025年焦化廢水產生量減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產生量分別減少20%;優化固體廢棄物處理工藝,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源率提高10%以上。
建議行業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通過園區產業之間的生產耦合,實現園區的污染“零排放”,加快構建全國焦化產業整體布局合理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優化焦化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注重我國煉焦煤資源的高效利用。
政策加持下,焦化廢水零排放技術迎來“春天”
焦化廢水作為典型有毒難降解工業廢水,指煤煉焦、煤氣凈化、化工產品回收和化工產品精制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焦化廢水中污染物濃度高,難于降解,由于焦化廢水中氮的存在,致使生物凈化所需的氮源過剩,給處理達標帶來較大困難,其中多環芳烴不但難以降解,而且通常還是強致癌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同時也直接威脅到人類健康。
對其污染物組成和水質特性的分析是選擇高效經濟廢水污染控制技術的前提。焦化行業零排放一直是讓焦化企業頭疼的問題。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新的發展和管控要求,提高了新建焦化企業的要求,明確要求焦化企業配套干熄焦,制定焦化生產廢水近零排放措施。以獨立焦化廠為主的焦化產業又一次面臨水污染治理的升級,不同于鋼焦聯合企業,傳統獨立焦化廠生產廢水通常是經預處理達標后用于濕法熄焦,而干熄焦的配置,直接切斷了獨立焦化廠廢水的去向。熄焦廢水近零排放,對獨立焦化廠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焦化廢水進一步深度處理過程中,超濾、反滲透等膜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獨立焦化企業來說,濃縮技術總歸是要有濃相的存在,對于RO后濃相問題,或許結晶分鹽將是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選擇。目前的鹽種主要包括氯化鈉、硫酸鈉、氯鹽、硫酸鹽、磷酸鹽、醋酸鹽、氟鹽、有機鹽等,雜鹽是影響廢水處理效果的關鍵因素。既包括廢水回用再用環節又兼顧難以回用高鹽廢水的“分鹽結晶”技術才是煤化工行業長遠發展的關鍵點,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焦化廢水“近零排放”。